心經、新解。
這是一個很早就想要寫的主題,只是一直延宕,因為在反思的過程當中總是有許多想不透的點,如今因為某些事情讓我的盲點解開了,於是決定把我的想法轉化文文字記錄下來。
心經從古到今已經有許多人詮釋過了,那為何我還敢自稱是”新解”?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的解讀角度包含了「宇宙虛擬論」的概念,用這個角度來詮釋心經絕對是前無古人。不過雖然這個角度詮釋心經前無古人,但這角度詮釋”佛法”卻是許多前輩已經有用過了,最經典的就是電影駭客任務,早就已經把宇宙虛擬論跟佛法暗中連結上了。
所以總體來說,這篇文章是我對於心經的體悟,因為內容太過科幻,如果讀者不認同當個笑話看待即可,接著我們就開始進入主題。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在地藏王消災延壽經當中有提到「真善菩薩心明圓,故名如意輪。心無罣礙,故名觀自在。心無生滅,故名延命。心無摧破,故名地藏。心無邊際,故名大菩薩,心無色相,故名摩訶薩。汝等信受,心無所別,莫令忘失。」在這句經文當中就點名了那些菩薩的名稱,其實就是暗示著祂們的修行程度。
如果這裡還聽不太懂,也許我們可以用遊戲當中的「職業別」來理解,好比在某些遊戲當中有”德魯伊”,我們就知道他是一個可以獸化的角色,如果今天有個人他自稱是”壯熊德魯伊”,那我們大概就知道他是一個專門練肉盾的德魯伊。又好比一般來說祭司專門是補血的,但如果有個人自稱是暴力祭司,那我們就可以推測他的擅長是攻擊,反而不是補助。
所以回歸主題,觀自在菩薩就是一個心無罣礙又無邊際的菩薩。但......菩薩又是什麼?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先釐清什麼是佛?什麼是菩薩?
這部分的說法很多,有人提到”果位說”,認為佛的果位比菩薩高,但是如果依照經文的意思去探究,「佛」是一個了悟的人,通達宇宙一切事理,不受任何拘束的人,而「菩薩」已經是非常接近佛的境界,只是可能還有一些掛念或執念,所以沒有達到成佛的境界,好比地藏王菩薩曾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換言之,難道「菩薩」到「成佛」這個過程是可以自己隨心所欲的?不然憑啥祂敢自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更進一步來探討,何謂「了悟」?要怎樣才能夠跳脫宇宙的約束?依佛教的觀點來說,死亡可不是解脫之道,因為死後還有輪迴,都在這個宇宙當中,那要怎樣才能夠跳脫宇宙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登出」,如果這個宇宙是虛擬的,我們姑且暫稱它為宇宙Online,那要如何跳脫這個宇宙的束縛?登出不就好了?換言之,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地藏王菩薩那個大願:「等到地獄都空了,我才要登出!」是不是就通順了?
換言之我們就可以從中得到幾個架構,什麼叫佛?還沒進入宇宙online的人(你稱為靈體、高靈、高維度人、精神體......都可以,但之後文中會以”佛”來稱呼。)
而當佛進入到宇宙online的遊戲當中時,祂就不是佛了,而是可以化身為各種職業,菩薩可以說是裏面最高階的職位,我們可以想像成是GM,也就是他雖然在遊戲中,但他還很清楚知道這是個遊戲,甚至還有權限可以直接在遊戲中做修改,這就是為何佛經中常跟你說菩薩可以化身千萬種形。
好,了解何謂佛?何謂菩薩?之後,那什麼是「般若般羅蜜多」呢?
有書上解釋為「根本的智慧」也有人說是:「到彼岸法門」或是「無上解脫之法」,當然上述這些說法我都認同,但我個人覺得不夠白話,或者我們應該要來思考,在怎樣的狀況之下觀自在菩薩領悟到根本的智慧?又或者說在怎樣的情況下,觀自在菩薩領悟到”到彼岸”或是”解脫”?
不懂?
想像一下,你連續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玩一個遊戲,終於破關了,你的感覺如何?
「呼~終於~~~解脫了!!!」、「終於破關了!」、「終於可以登出了!」
登出,從遊戲世界回到現實,不就是”到彼岸”嗎?
所以第一句經文的意思就是:一個高階玩家,當祂完整玩完這個遊戲,終於解脫的時候,祂的內心不再有任何牽掛與約束,同時也體會到在這個遊戲當中的色受想行識都是虛幻,剛剛遊戲中的那些苦難,也不復見了。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有人認為是佛陀的弟子名稱,意味著後面這些話是觀自在菩薩跟舍利子的對談與交代。也有人說那是「智慧與清淨心」的代稱。
我個人覺得把它當成一個對談的人也行,或是把它當作是一種”結論(智慧)”也行,對於經文的理解並沒有太多差別。
那何謂「空」?
很多人會用”虛幻”這個詞來解釋,很直觀,但似乎又有些地方不夠貼切。在道德經當中有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味著能夠用文字說出來的道理,就不是永恆的道理,能給他一個名詞做代稱,這也不是一個亙古不變的名稱,但不能沒有名詞來稱呼它啊!所以老子還是勉為其難稱它為「道」吧。我個人覺得「道」跟「空」有很多地方一樣,甚至搞不好它們就是同樣的東西。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意味著「色」與「空」兩者並無二致,如果把”虛幻”這個詞代進來,變成:「色相跟虛幻沒有兩樣,虛幻跟色相也沒有兩樣。」這樣解釋似乎說得通,凡是所有色相皆屬虛幻,這一點是好理解,後面那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果把空用”虛幻”代進來就是「色相就是虛幻,虛幻就是色相。」這樣的解釋似乎也說得通。
所以這句經文的意思是:舍利子啊(或是我做一下總結),色相跟虛幻沒有兩樣,虛幻跟色相也沒有兩樣。色相就是虛幻,虛幻就是色相。連你的感受、想法、行為與意識也都是虛幻的。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何謂「諸法」,簡單來說就是所有的法門,有些解釋當中說諸法包含了「色法」與「心法」,色法就是用你所能看到的景象說明,而心法則是說出讓你能有所領問的道理。然而無論是色法或是心法,不都落入了上面那一句虛幻當中了嗎?換句話說,這句經文的重點不在諸法,而在”空相”。
何謂「空相」?如果我們把”虛幻”這個詞再代一次的話,就會發現矛盾了!「所有的法門都是虛幻的。」這句聽起來也好理解對吧,但是卻跟下面那句「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有矛盾,感覺對不上來。換句話說,這個”空”不僅僅只有虛幻的含義,還有更深層的一層意思!
什麼意思?
我曾經跟朋友一同討論「空」的境界,我說:「所謂空的境界,就是永恆的存在,也是自始不存在!」只有不存在才能永恆,就如同只有「變」才是不變的!
換言之,空不是消失,而是一種”存在”的狀態,但是所有的存在都無法永恆,只有”不存在”這個狀態,才能夠永恆!
這一點很燒腦,我再舉個例子說明,在數學上有個觀念叫做空集合,很多人剛開始學到這部分的時候會覺得空集合是零嗎?空集合並不是零!所以如果我們兩個是不同的集合,而且沒有任何重複的子集元素,是不是代表我們之間沒有任何交集?
錯!你們之間有個交集叫做空集合!(好像越繞越遠越燒腦,繞回來吧。)
回到主題,”空”的概念是強調的是一種永恆性,永恆不變的狀態,正因為永恆不變,所以後面才會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時也許有人要反駁,「哼~等宇宙毀滅的那一天到來,啥永恆都沒了,還不變咧~」
是啊!所以要登出宇宙online啊!
當我們登出了,哪怕那個宇宙online多次改版,最後倒閉,也不會影響到我們了!
換句話說,佛教的宇宙觀是多層次(或多維度)的,而佛經所講的只是在我們這個宇宙而已,至於假設我們登出到了他們那個次元之後呢?祂們是否也有其他不同的煩惱壓力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另外的法門了。所以金剛經當中才會說:「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應尚捨,何況非法。」就是告訴大家,當你到了彼岸(登出)之後,這一套法門就不要執著了!
回到主題,所以這一段經文是在說:舍利子啊(或總結近一步說明),所有修行的法門都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核心,所以我們探究法門時,要去了解它那永恆不變而存在的核心。而怎樣叫做永恆不變的存在?就是不隨時間或情境有所生滅,也不會因應任何狀態而污垢或潔淨,更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增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 道。無智亦無得。
可是遊戲破關了,觀自在菩薩好端端的幹嘛要寫這篇經文跟舍利子(或讀者)交代呢?祂應該不是要趕快拍照上傳打卡才對嗎?嗯......其實搞不好留下經文就是祂們那一層世界的打卡方式吧。
好啦~不開玩笑了,觀自在菩薩為何要留下這篇經文教大家”登出”呢?可想而知就是因為這個遊戲太難了,可能有不少佛玩著玩著都已經忘了自己是佛,所以觀自在菩薩才留下這個攻略。
而上面這句經文其實是在深入探討「空相」,在空相當中既然是永恆的存在,自然真正的空相就不包含那些有形的色相,也不包含那些感受想法行為意識,基本上你的五感六識所感知的都不是空相,你所看到的都不是空相,你所想到的也不是空相。而所謂的無明,是指意識懵懂無知的初期,而無明盡則是開始要產生有知的意識,但這一段過程也不是空相。那衰老死亡的過程呢?或是死亡之後啥都沒有,總是空相了吧!不!也不是!前面所說的都不是空相,甚至於生老病死害恨離別等痛苦,道的存在到消滅,這都不是空相!在空相當中,沒有智慧也沒有得失。
這一段經文我覺得很棒!很經典,但有個讓人會有矛盾感的地方,那就是前面一句才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麼到這裡變成了空中無色?
我個人覺得這是探討的角度與層面不同,前面的色不異空,這裡的空指的偏向”虛幻”的部分。而後面的空中無色,則是強調”空相”的永恆存在的核心概念。
那為何要從前面的虛幻,講到探討非虛幻,永恆存在的部分呢?因為在這兩句經文當中暗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那就是「我」的存在!
經文當中雖然沒有明講,但是從無明到無明盡,從老死到老死盡,甚至提到苦集滅道,暗示著要有個”意識”產生,就是這個意識產生了,才會無明到無明盡,也才會開始經歷生老病死愛恨別離貪嗔痴等等苦難。而這個意識就是「我」的存在。換言之,當你用”我”的角度來看世界的時候,你所看到的,你的認知與想法,你自認為有所領悟,獲得智慧,這些通通都不是空相了!
那什麼是「我」,就是當你進入遊戲,產生遊戲中的角色的那一瞬間,「我」就存在了。目前我們在玩遊戲時,其實用的都是上帝視角,我們可以知道主線任務為啥,BOSS的攻略為何。但如果某天的遊戲讓我們不再是上帝視角呢?就如同刀劍神域的愛麗絲篇一樣,當我們醒來就是在一個小村莊當木工,當我們醒來就在普隆德拉城當一個小戰士,當沒有任何啥小精靈來告訴我們任務是啥的時候,我們會怎麼辦?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會用那個身份開始生活下去,就如同現在的你我一樣!
當「我」們開始有了意識,我們就看不見空相了!
也許這時候有人會說:「那去參透空相能幹嘛?能吃嗎?」不僅不能吃,還不能用,真的不能幹嘛,只能幫助我們登出,那不能登出會如何?其實也不會如何,就繼續循環著生老病死,就如同現在的你我一樣而已。
換言之,經文到了這階段,就開始暗示著「我」的意識存在,所以更要讓更多人了解空相的真相,讓更多人想起「我」曾經是「佛」,讓更多人領悟並登出。
當然在這邊題外話講一下,假設你能夠自主選擇登出,眼前兩個藥丸讓你選,藍色藥丸讓你從此運氣爆表,名利與女人雙收。而紅色藥丸則讓你登出,讓你看看何謂真實的世界?你會選擇哪顆藥丸?
我想......不是每個人都會想要登出的。
所以我不禁好奇,觀自在菩薩會不會在自作多情了?又或者是因為祂知道登出之後的世界更加美好,所以才會努力希望幫我們登出?
總結來說,這句經文的意思是:所以永恆不變的存在就是空相,在空相當中沒有色相,沒有受想行識,也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感知,沒有色身香味觸法等感覺,沒有你所看到的世界,甚至連你所想的世界也不存在。也就是說連你出生沒有意識(無明)一直到你死亡意識消滅(無明盡)都不存在,甚至於連衰老死亡也不存在,沒有任何痛苦匯集,也沒有道的成滅,沒有任何智慧與得失。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 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上面這段經文,暗藏著一個非常特殊的訊息。大家試想一下,如果這個遊戲這麼恐怖,玩著玩著還會讓你忘了自己是誰,那你還敢玩嗎?所以很可能這個遊戲不是一個休閒娛樂,而是一種”考驗或試煉”。
本文一開始再一次說到「無所得」,暗示著上面那些不斷強調不是空相的部分,就是要讓你達到“無所得”的境界。
(謎之音:「目前的經濟不好,大家都快達到這境界了!」)
(呃......不是這個無所得。)
無所得,指的是沒有得失心,而要真正達到沒有得失心的狀態,就是要達到“無我”的境界,當沒有你我他之分,就沒有異己,就沒有了二分法。而沒有二分法,就沒有得與失。所以你會發現殊途同歸,無得與無我其實是一體兩面的。而這一部分才能夠承接更上面「我」的誕生。
所以這段經文綜合來說就是:當有了「我」就看不到空相,要達到無我才能領悟空相。所以各位菩薩啊,想要無我,就要能夠無得,沒有得失心,自然能夠清淨自在。當你清淨自在的時候,就沒有了那些凡塵俗世的牽掛,而沒有牽掛,自然就沒有擔憂害怕。而沒有擔憂害怕,就不會受到那些錯誤的邪說所影響,不會產生令你沈淪的虛妄想法,最後就能夠達到涅槃的境界,也就是通透永恆的境界。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世諸佛,指的是過去、現在與未來三世,而諸佛就是那些已經登出的玩家,這句經文的含義很簡單,就是說:過去現在未來的佛們,憑著這個解脫攻略,獲得了無上正等正覺大道理。
經文雖然簡單,但是也透露著一些執得探究的訊息,首先光是第一句三世諸佛,就暗示著佛的世界維度肯定比我們還要高層許多,畢竟我們目前的宇宙是不可能過去現在未來同處於同一個時間與空間,其實這一點在很多經典當中都有提到,好比地藏王菩薩本願經當中有說:「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意味著當時來聽經說法的與會者太多了,數不完!為何會數不完?因為不同時間的與會者都來了,而那些都是地藏王菩薩已度、當度、未度之人。所以在經典當中才會常常發現好像時間軸是錯亂的,因為那個維度的時間確實是我們無從想像的。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這一段經文也很簡單,但是值得探討的是這個「咒」字,很多書上把它解釋成「真言」,暗示著這是一句有力量的言語,可是等一下你看到咒語的翻譯之後,你會發現那根本不是啥咒語,連「去去武器走」都比它像咒語,所以我覺得這個「咒」字的含義不是真言,而是”方法”。
所以這段經文的含義是:所以我們知道這破關解脫攻略是很厲害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是無能比擬的方法,它能解除我們的一切苦難,真心不騙!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這句經文的含義就是說:因此我來說這份破關解脫攻略的方法,我開始說方法囉!
去吧~去到彼岸吧!大家都去彼岸吧!趕快覺醒吧!
很明顯的,真正的方法不是最後那句「去吧~(皮卡丘)」,而是前面講的那些領悟之道才是真正的方法,最後這一句話充其量不過就是祝福而已。
以上就是我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新解,結合了宇宙虛擬論的概念,但這樣的概念並非只能詮釋心經,事實上如果你用這的概念去看其他經典,會發現有另一番感悟。也就是對我來說,許多佛經都是”攻略”,都是要破關這個宇宙online的攻略,只是不同的菩薩有不同的破關心得,就好比許多遊戲也會流傳出不同職業的攻略秘笈。
進一步去探討的話,也會發現佛經的世界觀跟某些宗教教義也有雷同之處,好比猶太教的卡巴拉教義當中有提到生命之樹,暗示著這個宇宙不是只有我們地球一個世界,整個生命之樹還有其他的世界存在,而在地藏王本願經當中也有提到娑婆世界名閻浮提,而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有不少人猜測南閻浮提很可能就是指地球,也意味著這個宇宙中不只有我們地球這個世界,而這一部分恰巧跟卡巴拉的說法有些許雷同。
在某些經文當中也會提到「無佛世界」,很多人將它解釋成佛陀滅度之後到彌勒降生這段空缺時間,但我個人卻有另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那就是:無佛世界就是那些沒有玩家的遊戲了。
相信應該有些人有過這樣的經驗,那就是某個遊戲風光時期過後,玩家會快速減少,一段時間過後,整個遊戲世界猶如空城一般。但是在地藏王消災延壽經當中卻提到地藏菩薩「無佛世界度眾生」,既然都沒有玩家,那祂在度啥?
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祂在度化那極少數還執著不願意離開的玩家,祂堅持不放棄任何一人!
第二種,也是我細思極恐卻覺得機率偏高的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祂在度NPC!
當一個遊戲玩家都離開了,但是還有一群人是離不開的,他們就是這遊戲當中的NPC。那地藏王菩薩吃飽閒著沒事幹來度NPC做啥?
雖然NPC無法離開這遊戲,但是度化他們,點亮他們心中的佛性,也能夠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不是嗎?即使NPC們無法登出到佛的國土,但是只要每個人心中的佛性能被點亮,那遊戲世界也就能接近佛的國度了。
那NPC也有佛性嗎?
當然!因為NPC也都是照著佛的形象做出來的啊,就如同我們遊戲當中的人類,不也是依照我們自己的形象創作的?
所以行文至此,我覺得我可能不是沈淪的佛,而是一個覺醒的NPC吧。